关于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与对策(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对策论文的基本情况怎么写?) 1.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对策论文的基本情况怎么写?

摘要:农村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供给渠道,但是随着这项工程的进行,贷款利率、缺乏监管、贷款品种单一、风险大等一些新的问题开始浮现出来并成为阻碍小额信贷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文章就其中比较普遍和重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和对国内相关政策的理解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村金融;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市场力量的不断成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飞快的发展,农村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也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资金需求缺口约为1万亿元,农村发展中的资金供给不足,将深刻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三农”国策的顺利实施。

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的资金缺口问题,普遍推广小额信贷不失为一种良策。 小额信贷从国际流行观点看,是指专向中低收人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它通常具有额度小、期限短、分期还款、不需担保或具有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等特点。 国内的小额信贷始于1994年,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截止到1998年8月,政府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已经在全国22个省的605个县开展,发放贷款6亿元。

到1998年底,投入资金总计10多亿元。政府项目规模较大的省(区)有陕西省、云南省、四川省、广西自治区、贵州省等,到2001年底,累计发放扶贫到户贷款250亿元,累计扶持贫困农户1715万户。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问题 (一)放贷主体缺少金融监控 目前我国的小额信贷根据放贷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国际资助为资金来源,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试验项目;一类是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还有一类是以农村信用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以农信社为运作机构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社贷款。第一类项目的主要矛盾是长期发展的合法性问题没有解决。

如何把这类机构纳人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中,对其行为进行金融监管,是解决这类项目问题的关键。从目前来看,这类机构项目由于利用的是非政府资金进行扶贫活动,一般不吸收社会存款,作为小范围内的短期项目是可以进行利率灵活性的运作的,但如果作为长期生存和推广发展的金融活动,那么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稳定其运作规程,使之规范化,才能有利于农村金融稳定的发展。

而第二类项目可称之为“政府主导型”项目,它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扶贫攻坚任务,但其在确立项目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尚未得到重视,且在体制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着弊端,加之农行和政府部门两者的责任和权利关系不清楚或信息不对称,也造成了金融监控困难的问题。 (二)利率偏低 小额信贷的第三类项目,也就是农信社作为放贷主体以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贷款项目,在整个小额信贷的业务中处于主力军地位。

现阶段,我国小额信贷具有涉及面广、操作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必须收取较高的利息,才能弥补成本。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浮动,利率控制使目前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的利息不能补偿操作费用,不得不依靠外部补贴,因而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保障机制,风险无法分散 一般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都需要担保。坚持有担保原则,对保障贷款债权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现行小额信贷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担保或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形式。但是因为贷款对象都是最贫困的农民,其担保作用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担保相比也是微乎其微。

因为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并没有形成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仍处在粗放式经营的自然经济时期,靠天吃饭的现象十分普遍。农民一旦遭遇“天灾”影响,导致收成减少,便会无法及时还贷,其授信额度因此下降,使得小额信贷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发出去的贷款成为呆、死账,对信用社等小额信贷机构造成冲击。

(四)贷款种类单一、额度小、期限短 现行的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投向结构单一;实行贷款额度“一刀切”制度、额度小,难以支持农户在高效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大额资金需求;目前农村小额信贷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一年,使得小额信贷在促进发展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加大了信贷资金使用的风险。

(五)资金供求矛盾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资金支持,而当前农业银行全面收缩乡镇网点机构,将业务的重点转向大中城市和获利高的行业;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存在缺陷,设在农村的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存款,而不发放贷款,大量分流了农村资金。因此,直接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实际上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但农村信用合作社也缺乏足够的资金。

一方面是农户强烈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是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农村。

2.当前发展农业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附上资料来源

讲到贷款,首先要谈风险控制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银行的小额贷款都有抵押,在借款人到期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行使抵押权利,将抵押物变现收回此笔贷款项,从而有效控制贷款的坏账风险。而现阶段农业小额贷款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借款人一般没有什么抵押物。

为解决此问题,一些银行推出三联保的贷款产品,通过三个人共同的资产来担保,给一个人申请贷款,有效地解决了抵押物的问题。但联保时找担保人往往比较困难,因此此产品应用得也不是很广泛。

至于改进的思路真得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力了,而资料来自于我的工作实践。

小额,信贷,对策,研究

3.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对策论文的基本情况怎么写?

摘要:农村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供给渠道,但是随着这项工程的进行,贷款利率、缺乏监管、贷款品种单一、风险大等一些新的问题开始浮现出来并成为阻碍小额信贷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文章就其中比较普遍和重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和对国内相关政策的理解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村金融;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市场力量的不断成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飞快的发展,农村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也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资金需求缺口约为1万亿元,农村发展中的资金供给不足,将深刻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三农”国策的顺利实施。

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的资金缺口问题,普遍推广小额信贷不失为一种良策。 小额信贷从国际流行观点看,是指专向中低收人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它通常具有额度小、期限短、分期还款、不需担保或具有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等特点。 国内的小额信贷始于1994年,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截止到1998年8月,政府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已经在全国22个省的605个县开展,发放贷款6亿元。

到1998年底,投入资金总计10多亿元。政府项目规模较大的省(区)有陕西省、云南省、四川省、广西自治区、贵州省等,到2001年底,累计发放扶贫到户贷款250亿元,累计扶持贫困农户1715万户。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问题 (一)放贷主体缺少金融监控 目前我国的小额信贷根据放贷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国际资助为资金来源,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试验项目;一类是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还有一类是以农村信用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以农信社为运作机构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社贷款。第一类项目的主要矛盾是长期发展的合法性问题没有解决。

如何把这类机构纳人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中,对其行为进行金融监管,是解决这类项目问题的关键。从目前来看,这类机构项目由于利用的是非政府资金进行扶贫活动,一般不吸收社会存款,作为小范围内的短期项目是可以进行利率灵活性的运作的,但如果作为长期生存和推广发展的金融活动,那么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稳定其运作规程,使之规范化,才能有利于农村金融稳定的发展。

而第二类项目可称之为“政府主导型”项目,它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扶贫攻坚任务,但其在确立项目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尚未得到重视,且在体制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着弊端,加之农行和政府部门两者的责任和权利关系不清楚或信息不对称,也造成了金融监控困难的问题。 (二)利率偏低 小额信贷的第三类项目,也就是农信社作为放贷主体以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贷款项目,在整个小额信贷的业务中处于主力军地位。

现阶段,我国小额信贷具有涉及面广、操作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必须收取较高的利息,才能弥补成本。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浮动,利率控制使目前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的利息不能补偿操作费用,不得不依靠外部补贴,因而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保障机制,风险无法分散 一般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都需要担保。坚持有担保原则,对保障贷款债权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现行小额信贷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担保或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形式。但是因为贷款对象都是最贫困的农民,其担保作用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担保相比也是微乎其微。

因为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并没有形成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仍处在粗放式经营的自然经济时期,靠天吃饭的现象十分普遍。农民一旦遭遇“天灾”影响,导致收成减少,便会无法及时还贷,其授信额度因此下降,使得小额信贷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发出去的贷款成为呆、死账,对信用社等小额信贷机构造成冲击。

(四)贷款种类单一、额度小、期限短 现行的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投向结构单一;实行贷款额度“一刀切”制度、额度小,难以支持农户在高效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大额资金需求;目前农村小额信贷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一年,使得小额信贷在促进发展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加大了信贷资金使用的风险。

(五)资金供求矛盾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资金支持,而当前农业银行全面收缩乡镇网点机构,将业务的重点转向大中城市和获利高的行业;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存在缺陷,设在农村的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存款,而不发放贷款,大量分流了农村资金。因此,直接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实际上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但农村信用合作社也缺乏足够的资金。

一方面是农户强烈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是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农村。

4.小额信贷如何可持续发展?

农户、农村小微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但是,其融资难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并成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

杨伟坤博士撰写的《新农村建设中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对于构建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机制,有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要探究满足小额信贷需求的供给方式和手段,必须从研究需求出发。

该书从此出发,以新农村建设为时代背景,解析了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与需求的现状特征,提出了实现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作者从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视角出发,对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具有创新性,其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从该书出发,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第一,要满足农户、农村小微企业融资的巨大需求,需要构建多样化的、多层次的小额信贷供给方式,特别是需要构建以小型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本土金融服务机构体系。 第二,农户、农村小微企业小额信贷操作模式是多样化的,各种模式有不同的特点,但最基本的都是利用了熟人社会的各种信任关系,如村庄信任、社区信任、社群信任和人际信任。

第三,满足农户、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仅需要进行金融机构的增量结构创新,更要依赖金融机构的存量结构创新,要依赖现有的金融机构进行组织机构布局调整和业务机制创新。 第四,我国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较快,但普遍面临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因而需要构建相应的辅助体系和能够保障小额信贷机构在竞争基础上良性运转的制度基础。

包括完善金融机构评级体系、审计监督机制、支付体系、流动性保障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创造有利于这些零售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外货币和资本市场的机制。 《新农村建设中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 杨伟坤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5.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对策有哪些?

1、健全农村信用机制 信用风险是农村小额贷款最为常见的风险类型,信用风险的控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充分发挥地方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建立完善的农户征信系统,实现农户的相关档案资料联网及电子化。实现对贷款农户信用的即时查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曝光不良客户,对其恶意逃废债行为进行追究,防止“羊群效应”的发生。

其次是正负向激励并用,促使农户树立信用观念,对于信誉较差的农户轻则压缩其贷款额度,重则将其加入黑名单,拒绝提供贷款,对于信誉良好的农户则可以通过优惠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手段给予鼓励,以此来提高农户对信用的重视度;最后是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户进行评级授信和跟踪调查。 一方面是解决现代企业的评级授信做法,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划分,以此来保证贷款能够回收,另一方面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全面了解贷款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并评估其中所存在的风险,以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

2、引进农业商业性保险 自然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一大难点,其不可控性使得信贷风险管理难以取得应有之效。 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由政府介入商业性质的农业保险来解决这一问题,即政府通过补贴一定比例保护收入法的方式来邀请商业保险公司统一为农户农业生产提供保险,从而为银行小额信贷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

例如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户虽然有还款意愿但却无还款能力,这种情况下农业商业性保险的引入可以使得农户获得一定的赔偿,如此一来则保证了农户的还款能力,降低了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 在具体实践上可以采用通过财政补贴降低农户缴纳的保险费用、发展农业金融保险定价技术等方式实现农业商业性保险的顺利引进。

3、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就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而言,主要是健全信贷过程的审批制度和内部风险管控制度。具体如下:健全信贷过程的审批制度关键在于评级授信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此银行不能向之前那样通过工作人员的实地调查和村委会调查来对农户的信誉进行评估,而是应当确定一系列可量化的具体指标体系,以此来实现农户信用的量化,进而合理的核实授信额度。

对于内部风险管控制度的完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完善小额信贷的风险预警机制,即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的分析来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大小等,对潜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另一方面是建立权责对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既要实行奖励制度,同时也要实行对等的惩罚制度,对于调查不力、责任管理不到位的内部人员,应严格追究其责任。

避免因贷款责任不清导致机构员工风险意识淡化的现象。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是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有效的重要保证,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是介于商业银行在农村网点众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市场上优秀人才有限。 对此可以通过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来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

例如开设信贷风险管理理论课程,通过定期的教学来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将其分配到不同岗位,以数量弥补质量,提高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效果;其次是考虑到很多优秀人才对于基层银行的态度,笔者认为可以捆绑式聘用来促使这些人才走入基层,例如在基层工作三年以上方可调入城市网点工作等;最后是提高商业银行农村支行对优秀风险管理人才的吸引力。 通过在招聘会上突出一些宣传片、纪录片等方式来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或者提高农村支行的待遇来留住人才。

6.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资金来源问题 一方面,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

而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0%。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只贷不存。

严禁非法集资,不得发行债券或彩票,也不能向内部职工、股东集资。由此,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问题成为其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对于企业急迫的融资需求,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从规模和数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资金来源狭窄,以及对于股东人数规模的控制,导致其融资渠道单一化、有限化,最终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

因后续资金不足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己成为当前小额贷款公司最大的困扰。 (二)利率限制问题 依据《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贷款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

下限为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基准利率的0。 9倍。

而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客户风险更大,理应执行更高的利率来覆盖风险。但是,由于利率上限的存在,以及农村信贷高风险的特征,致使小额贷款公司只能通过扩大贷款范围、拒绝高风险客户来维持运营,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其设立的初衷一一为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服务,更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长期发展。

(三)税收歧视问题 尽管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金融服务,仍然按照普通企业法人缴纳税款,包括5%的营业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2010年5月,财政部出台《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对国有银行、乡镇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给农户的贷款采取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但是,以低收入农户为重要目标客户的小额贷款公司却并没有享受同样的税收优惠。 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利率限制以及税收歧视等问题使得其发展面临多种障碍。

《指导意见》与《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了转制为村镇银行这一正规金融机构序列的预期,而实际上,转制同样将小额贷款公司引入尴尬境地。 二、国际经验的借鉴 国际上小额信贷发展比较好的国家,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有着明确的界定,有着较为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及确定的监管主体,并且国际上的小额信贷机构不仅能够发放贷款,同时也能吸收公众存款,这对于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木文将介绍几个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监管经验。 (一)孟加拉国 小额信贷在孟加拉国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197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的jobra村开创了小额信贷实验项目,效果很好。1983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政府有关机构允许该项目注册为正规银行,乡村银行由此成立。

在此后的30年间,乡村银行逐渐发展成为组织遍及全国的金融机构,总资产在1c亿美元以上,服务于全国64个地区的6800()个村,还款率平均高达95% -100%。近些年来,孟加拉国在小额信贷机构监管的领域取得了两大进步:一是将小额信贷银行和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纳入了法律框架之内;二是建立了新的监管机构,国家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小额信贷机构进行监管,这个监管机构虽然和中央银行在业务上保持联系,但是独立于中央银行之外。

这使得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在健全的法律框架和专门的监管机构之卜获得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印尼 印尼的小额信贷业务是由正规的金融机构提供,这使得这些机构不仅能够发放贷款,同时可以吸收存款,并且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有着不同的监管主体,印尼人民银行信贷部、小商业银行由印尼中央银行监管,地方性信用社由省级政府监管,信贷联盟由中小企业合作部监管,典当由财政部负责监管,监管主体十分明确。

此外,印尼还建立了严格的准入标准以及营业牌照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等一系列监管制度。 (三)乌干达 乌干达己经通过了小额信贷银行法,将小额信贷的监管纳入了正规的法律监管框架之内,并由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进行监管。

此外,对于吸收公众存款、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准入门槛较低,对其资木金要求只有27万美元,仅相当于银行的1/80 (四)墨西哥 墨西哥有着较为完善合理的法律体系,通过将公共信贷机构与商业银行区别监管的方式,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同时允许小额信贷机构吸收公众储蓄,获得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对其贷款利率没有任何限制,完全实行市场定价。 政府对小额信贷机构的支持措施主要是通过政府出资建立的各种基金和信托机构为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批发资金,包括:国家财政银行、农村银行、与农业相关的信托基金等。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得墨西哥的小额信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国家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经验为我国不断完善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有着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为我国完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泪l构的属性 在我国,金融机构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

7.论文题目:小额贷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原创的没人给你,我也在网上求助过,回答的都是粘贴过来的,基本没什么用,还是自己动动脑筋写吧,如写作实在有困难可以找人帮忙,是我同学介绍我的,找的( 天下文库 ),她们帮我做的。还不错,希望你也都能顺利通过。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日益彰显的影响,使其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国内学者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及其规模问题所进行的统计研究比较充分,但对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却缺乏透彻的论述。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动向,以新会计准则作为切入点,通过论述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出新会计准则执行中遏制盈余管理的建议。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针对国内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内容作了概述。第二章,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本章主要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概念、界限、动机、基本特点和主要方法,最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推导出以下几章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本章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总结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类型和方法,考察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的经济后果,并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了评价。第四章,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本章主要论述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首先找出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的主要相关变化,然后分析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遏制作用,以及新会计准则带来的盈余管理的新空间。第五(此处略..)章,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后果。第六章,新会计准则执行中遏制盈余管理的对策。本章提出了新会计准则执行中针对盈余管理的应对措施,并提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相关建议。第七章,结论及评论。总结文章的结论、局限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于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与对策